|
- 2011年01月阿榮接受生命力新聞專訪
- NASA 宇宙黑色裂縫
- 日本 魔鬼海
- 凍不死的生物冰蟲
- iphone女孩
- 安心亞給我
- [板橋_食]*犇頂牛排 ~ 平價又美味!
- 最囧 吊扇燈
- 【日藝新聞】01/12:AKB48全員拍日劇,日本單身草食男當道
- 【免費序號抽獎活動】正妹瑜珈老師唐幼馨也在iPhone上囉~只要三分鐘,紓壓、雕塑、美顏輕鬆到位!
- 以柔化剛,排患解難的天蠍 (1/13~1/19)
- 劍心.回憶 ~ 讀者2011冬季日劇期待度排行榜
- 2011冬季日劇首集收視競猜比賽.戰況直擊 (第一關)
- 內陸海嘯侵襲澳洲昆士蘭
- 【實用程式】台灣免費排行榜第二名「YouTube Radio」輕鬆播放youtube的影片當音樂,再也不怕iPhone的容量不夠囉
- 最新消息~iPhone 4 CDMA版本終於正式亮相!
- 史上最小的不孝子
- Best Buy推出超貼心的「回購專案」,示範行銷最高境界
- 【iPad】回憶學生時代的電子黑板「CHALK_BOARD」,不再怕會吸入粉筆灰囉~
Posted: 12 Jan 2011 10:36 AM PST 阿榮福利味 軟體資訊不落伍 ![]() 知名部落客「阿榮福利味」作者阿榮。李婉婷/攝影 【記者李婉婷/台北報導】對於常在網路上尋找免費軟體來的人來說,一定對「阿榮福利味」這個部落格不陌生。只要在搜尋列打上「免費軟體」四個字,前幾項就可以找到阿榮的部落格─「阿榮福利味」。這個部落格介紹了很多好用的免費軟體,而且隨時更新軟體資訊,阿榮一共整理出六百多個好用的免費軟體,造福很多有需要的網友。「一定要自己覺得好用才會推薦給大家!」這是他經營部落格堅守的理念。 阿榮有好幾個不同類型的部落格,每天大約花四、五個小時在經營部落格上,他表示,「阿榮福利味」是他花最多時間整理的一個。跟其他介紹軟體的部落格不一樣的地方是,阿榮是以「整理軟體資源」這個理念來經營「阿榮福利味」,無論是寫程式類的或是應用類的軟體都有明確的分類,網友要找最新的軟體下載十分便利。由於在阿榮福利味上的軟體數量相當多,阿榮經常要跟隨著最新版本來更新,因此耗費不少時間。 阿榮說,「其實當初寫部落格只是為了幫自己整理的。」他表示,由於先前因為工作緣故接觸到很多軟體,後來就把腦中存有的免費軟體資訊給整理出來,方便自己需要時取用,沒想到後來愈來愈多人瀏覽,也漸漸產生一群忠實讀者。一直以來阿榮只推薦好用的優質軟體,並且隨時跟進每個軟體的最新資訊,現在,訂閱此部落格的人數已經高達一萬六千人,「阿榮福利味」已經成為搜尋免費軟體時不可缺少的部落格。 曾經有學生在「阿榮福利味」上留言,表示很感謝阿榮整理出這麼多免費軟體的資訊,透過這個部落格找到很多軟體的原始碼幫助他做學術研究,這份感謝無疑的替阿榮打了一劑強心針。阿榮更回憶起自己求學的階段,當時還是學生的他沒什麼錢買正版軟體,免費軟體也不多見,因此只能使用被別人破解的付費軟體,不過現在有能力了,便將腦中有的免費軟體都整理出來,像這樣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也挺好的。 阿榮同時也有出版幾本介紹免費軟體資源的相關著作,要出版一本這樣的書籍其實並不容易,必須向國外網站取得版權,還要持續關注軟體的最新資訊,光是這兩點就耗費不少精力,阿榮笑著說,完成這些書籍有很大一部份是靠興趣支持。 阿榮的部落格中所介紹的每個免費軟體,一定都是他自己親身使用過,並且覺得好用的才會推薦大家使用。阿榮也鼓勵網友們使用正版軟體,寧可推薦大家使用免費的、好用的軟體,也不希望教大家如何破解正版軟體,然後偷偷摸摸的使用。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個的想法,支持他花時間經營「阿榮福利味」這樣一個提供最新訊息的網站長達四、五年的時間。 2011年01月12日本文刊登於輔仁大學生命力新聞: http://www.newstory.info/2011/01/阿榮福利味-軟體資訊不落伍.html |
Posted: 12 Jan 2011 09:53 AM PST NASA 宇宙黑色裂縫
美國宇航局天文學家使用斯皮策紅外天文望遠鏡拍攝到一組「宇宙黑色裂縫」照片,該裂縫位於距離地球11000光年外的人馬座星座中。 「宇宙黑色裂縫」是由宇宙中的灰塵所形成 據《每日郵報》23日報導,這個蜿蜒的「黑色裂縫」是由宇宙中的灰塵所形成,而這條蜿蜒「黑色裂縫」的面積足有數十個太陽系大。不但如此,在這個宇宙黑色裂縫中極有可能在孕育著新星體。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那些在黑色裂縫內部及周圍呈現黃色及橘紅色的斑點即為尚未成型的新星體。而那些發射著紅色光芒的斑點即為恆星胚胎,其質量約為太陽的20至50倍。 宇宙黑色裂縫照片最早被公布在2006年 這條宇宙黑色裂縫的灰塵非常密集,即使人類可以乘坐太空船飛進黑色裂縫內部所能看到的也僅僅是一片漆黑,就連黑色裂縫外部發光的星體也無法看到。而斯皮策天文望遠鏡可以利用紅外線穿過厚厚的裂縫灰塵層,為科學家提供黑色裂縫內部紅外照片。這張照片最早被公布在2006年10月27日。 宇宙黑色裂縫中的宇宙灰塵為新星的誕生提供了絕佳的大環境 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科學中心的天文學家肖恩.凱利(Sean Carey)博士稱:「這條黑色裂縫中的宇宙灰塵為新星的誕生提供了絕佳的大環境,這些尚處於孕育狀態的星還沒有儲存到足夠的熱量來破開裂縫雲層。」 NASA 宇宙黑色裂縫 引用自:NASA拍到神秘「宇宙裂縫」 |
Posted: 12 Jan 2011 09:52 AM PST 日本 魔鬼海 它位於日本列島和小笠原群島之間,日本人叫它「魔鬼海」。這個魔鬼海三角區,是從日本千葉縣南端的野島崎衝及向東1000年餘千米再與南部關島的3點連線之間的區域,在這裡很多船舶和飛機也是無影無蹤地消失了。 更為奇怪的是,世界上所有地圖中都沒有魔鬼海的具體位置。 日本 魔鬼海域 魔鬼海域日本龍三角:幽深的藍色墓穴
千百年來,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潛藏著對浩瀚海洋的畏懼。盡管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有無數的船只航行在大洋之上,但直到今天仍然有兩個海域令航海者們談之色變,其中一個是盡人皆知的"魔鬼百慕大",而另一個的名氣雖沒有前一個大,但它的"殺傷力"卻絕不遜于前者。在這裏,船只神秘失蹤、潛艇一去不回、飛機憑空消失……令這片海域擁有了"太平洋中的百慕大三角"的惡名,被稱為"最接近死亡的魔鬼海域"和"幽深的藍色墓穴"。它就是尚不為人所知的—— 日本 魔鬼海 龍三角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無數巨輪在日本以南空曠清冷的海面上神秘失蹤,它們中的大多數在失蹤前沒有能發出求救訊號,也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解答它們失蹤後的相關命運。如在地圖上標出這片海域的范圍,它恰恰是一個與百慕大極為相似的三角區域,這就是令人恐懼的日本 魔鬼海龍三角。 連續不斷的神秘失蹤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科學工作者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去揭開魔鬼海之謎。但在"深入虎穴"進行科考之前,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片恐怖海域的斑斑劣跡: "德拜夏爾號"的不歸路 1980年9月8日,相當于泰坦尼克號兩倍大小的巨輪德拜夏爾號裝載著15萬噸鐵礦石,來到了距離日本衝繩海岸200海裏的地方。這艘巨輪的設計堪稱完美,已在海上航行了4年,正是機械狀況最為理想的時期。因此,船上的任何人都會感到非常安全。 這時,船遇上了颶風。但船長對此並不擔心,在他眼裏像德拜夏爾號這樣巨大並且設計精良的貨輪,對付這種天氣應該毫無問題。他通過廣播告訴人們:他們將晚些時候到達港口,最多不過幾天而已。 可是,岸上的人們在接到了船長發出的最後一條消息(我們正在與每小時100公裏的狂風和9米高的巨浪搏鬥)後,德拜夏爾號及全體船員便失蹤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它並不是孤立的、惟一的。請看—— 日本 魔鬼海 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的潛水艇同樣在這裏遭遇了厄運。據美軍統計:凡在此執行任務或路經此處的美軍潛艇中,有1/5因非戰鬥因素失蹤,總數達52艘之多。 二戰後期,為了奪取海上優勢,美國海軍第38航母特遣隊對日本的神風突擊隊發起了三天三夜的狂轟濫炸。正當艦隊重新補充燃料,準備再戰的時候,在這片海域不得不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展開了一場生存之戰。當時在強大的颶風和18米高惡浪的襲擊下:16艘艦船遭到嚴重破壞、200多架飛機從航母上被掀到了海裏、765名美軍水兵遇難。這是美國海軍在20世紀所遭遇最嚴重的自然災難。 1957年3月22日淩晨4點48分,一架美國貨機從威克島升空,準備前往東京國際機場,機組成員是67名軍人。飛行時間預定為9個半小時,飛機上準備的燃料足夠13個半小時的航程。在開頭的8個小時,飛機飛行狀況一切正常。下午2點,駕駛員發出信號,預計到達時間為下午5點,飛機所有的設備都處于正常狀態。此時飛機所處區域天氣晴朗,對于飛機飛行而言,條件幾近完美。1小時15分鐘以後,駕駛員在距東京300公裏的地方發出訊號,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回復說希望她能夠在2小時以內到達。然而,這架美國飛機卻永遠沒能降落到東京機場。 搜救隊在方圓數千公裏的海面上來回搜索,最終無功而返。這架為戰爭而造、飛行條件幾近完美的飛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直到今天依然無人知曉。 在1980年9月9日巨輪德拜夏爾號在此失蹤後,僅僅過了幾年,她的兩艘姐妹船只同樣在此遇難。 2002年1月,一艘中國貨船林傑號及船上19名船員,在日本長崎港外的海面上突然就消失了。沒有求救呼叫,沒找著殘骸,貨船就倣佛在人間蒸發了,人們無法知道他們遭遇了什麼。 日本 魔鬼海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由于日本龍三角海域頻發眾多神奇海難事故,使它贏得了一個"太平洋中的百慕大三角"的惡名。對此,日本海防機構每年平均要發布發生在日本周圍海域約2500件海事事故報告。鑒于在這裏搜尋一艘失蹤的船要比從幹草堆中找出一根針還要困難得多的實際情況,使得大部分的官方報告只能將事故原因歸于"自然的力量",而就此終止調查。然而,眾多遇難船員的家人決不希望他們的親人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走進黑暗,他們需要更加詳盡、更加合理的解釋。 1952年9月23日,多名科學家搭乘一艘日本海防研究艦前往龍三角區域研究那裏的暗礁,目的是監控海底的異常活動以從這一角度來解開上述乘船之謎。船在離港後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航行速度,按理說用這種速度只需一天時間就能到達研究海域。然而在接下來的3天中該船信號全無,于是水上安全廳對外宣布了這艘海防研究艦失蹤的消息。當搜救船只趕到這片海域時,只找到了一些殘骸和碎片,但是沒有一塊碎片上刻著船只的名稱,也沒有一個生還者能夠講述他們的遭遇…… 隨後,紐約時報上刊登了這艘科考船神秘失蹤的報道,第一次將全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了這片魔鬼海域。 假設不等于真相 連續不斷的神秘失蹤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科學工作者們開始以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試圖去揭開魔鬼海之謎。由于實地考察有一定的條件局限性和較大的風險性,因此五花八門的猜測便紛紛出臺了: 流傳最久的是海洋怪獸興風作浪的傳說,但在當代科技面前這一假設已漸漸退色。 磁偏角現象使航行中的船只迷航甚至失蹤的假設也難以成立。磁偏角是由于地球上的南北磁極與地理上的南北極不重合而造成的自然現象,這種偏差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存在,並不是日本龍三角所特有。早在500年前哥倫布提出磁偏角現象後它早已成為航海者的必備知識,故它不可能簡單地成為擁有現代化設備的船只迷航和沉沒的原因。 颶風說。據海洋專家觀測,強大的颶風經常在日本龍三角的海域中醞釀,這片不幸的海域是颶風的制造工廠,其溫暖的水流每年可以制造30起致命的風暴。這一點可在那些失事船只最後發出的只言片語中得到印證。于是有些專家認為是颶風使得那些過往船只的導航儀器在一瞬間全部失靈,最終導致船舶失事的。但是,當今大型的現代化船舶是按照能抵禦最壞情況的標準制造的,按理說僅憑一場颶風並不能擊沉它們。 認為是外星人所為 1980年8月18日,原蘇聯的烏拉基米爾號船在完成任務後從日本沿海返航途中。一位隨船教授突然發現一個不明物體從海底衝了上來。這件物體呈圓筒狀,能夠發出耀眼的藍光,當它滑過船只時將船的一片區域烤得焦黑。這個來歷不明的物體環繞輪船數分鐘以後,與它的出現一樣突兀,又驟然消失在海洋中。這位教授認為如此怪異的東西絕非地球所有。 拍攝于1985年的電影《魔繭》,故事的構思來源于人們對大洋深處存在外星人基地的幻想。影片中的人們在一片突如其來的海霧中,被外星人神秘地帶走,瞬間消失在海上警衛隊面前,所有的人都以為他們遇到了海難,但幾年之後他們又神奇地回到了地球。于是人們開始猜想這些在日本龍三角發生的奇怪事件是否是外星人所為。 人們似乎總願意相信外星生命一定降臨過地球,動用外星人似乎是解釋世界上任何難解或未解之謎最簡單的方式,一切現在所不能理解或無法解釋的現象都可以由外星人做出簡單的回答。這也許更可以歸功于人類思想的惰性,就像中世紀的人們將所有難以解釋的現象都歸于上帝一樣。 但這畢竟是假設。 可喜的發現使研究"漸入佳境" 只有找到能使假設成立的實證,假設才能變為事實。對此,人們或千方百計地為假設尋找證據,或獨辟蹊徑以求殊途同歸,總之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從未間斷過,日本龍三角之謎就是這樣被揭示的。 在多種科研途徑中,日本科學家採取了試圖從研究海底世界這一層面來解釋海難事故的方法。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向這片魔鬼海的黑暗之處投放了一些深海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可以到達世界大洋最深的底部。海洋科學家們在黑暗的深海花費了大量時間,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看不見的世界。科學家們發現:在日本龍三角西部的深海區,岩漿具有隨時衝破薄弱地殼的威脅。這種事情的發生毫無先兆,其威力之巨足夠穿透海面,而且轉瞬之間它又可平息下來,卻不會留下任何證據。 當大洋板塊發生地震的時候,超聲波達到海面表層,形成海嘯。海嘯引發的巨浪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800公裏以上,這是任何堅固的船只都經受不起的。此外,毀滅性的巨大海嘯在生成海浪時于廣闊的洋面上只有1米或者比這還低的高度,這種在大洋中所發生的緩慢的浪潮起伏是不易被過往船只所察覺的,它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大約在20分鐘至1個小時後,災難就開始降臨。如果在海嘯發生時又正好趕上颶風,那麼遇難船只甭說自救,就連呼救的時間可能都沒有了。 殊途同歸 印證結論 告慰亡靈 在上述科考工作進行的同時,另一些科學家試圖通過尋找到失事巨輪德拜夏爾號,通過對失事原因的研究來揭示這片海域的秘密。 大衛‧莫恩是一名失事船只搜尋專家,在確定沉船地點方面業績輝煌,同時,他始終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從純科學技術的角度進行研究,給出答案。1994 年7月,由大衛‧莫恩率領的海洋科技探險隊向魔鬼海進發,他們堅信可以揭開事實的真相。 當時它們全部的希望只懸于一條渺茫的線索--德拜夏爾號失蹤的時候,搜救飛機曾經報告說,在它最後出現的不遠處發現了油漬。但誰也不能確定整個區域有多大?油漬是在沉船的正上方,還是漂移了10英裏、50英裏或100英裏?考察隊利用了平面掃描聲納、潛水機器人等先進設備,經過長時間的搜尋,最終在水下約4000米的海床上找到了一堆變形的金屬,接著考察隊又從附近找到了發光的鐵礦石。由于知道當年德拜夏爾號運載的就是鐵礦石,通過這條線索,人們從而推斷變形的金屬就是目標物--德拜夏爾號的殘骸。 通過對探測器傳輸回來的圖片資料的研究,人們終于找到了沉船的答案: 當年德拜夏爾號行駛到這片海域時就遇到了颶風,但像德拜夏爾號這樣的巨輪應該可以抵禦最大的颶風,所以船長也自信地認為他們最多也就是晚幾天到達目的地。但這時又突然發生了海嘯,海嘯形成的兩個涌浪將鋼鐵之軀德拜夏爾號架了起來,于是懸空的德拜夏爾號被自己的重力壓成了三段。巨浪進艙,致使整艘巨輪快速下沉,下沉的速度之快使得船員們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此外,巨輪在下沉過程中隨著海水壓力的增大,被擠壓變形,最後沉到海床上時已變為了一堆扭曲的鋼鐵。 這一建立在科學論證基礎上的結論不僅為日本龍三角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同時也足以告慰那些碧淵深處的亡靈,也給了那些長久沉浸于痛苦之中的亡者親人們一個圓滿的答案。縱觀歷史,2000年來共有100多萬艘船只長眠在這片深藍色的水下,平均每14海裏便有一艘沉船,它說明海洋無愧是地球上最神秘莫測的生存地獄。迄今為止,人們依然無法知道在浩瀚的大洋之下,到底還隱藏著多少秘密等待著去探索、發現。 |
Posted: 12 Jan 2011 09:51 AM PST 凍不死的生物冰蟲 地球上唯一凍不死的生物---冰蟲 凍不死的生物冰蟲像一絲細細的小黑線 冰蟲被稱為地球上惟一凍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學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質。科學家認為冰蟲這種罕見的耐寒體質可以證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蟲一樣的耐寒生物。它們在冰中自由行走,在極地低溫下活躍生存,稍微升溫便化成一團粘稠。《西雅圖時報》2月21日報道,美國生物學家將聯合美國宇航局和《國家地理雜誌》投入巨資研究極地冰蟲,希望據此在探索外星生命的旅程上邁出一大步。 凍不死的生物冰蟲 被生物學家稱為,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極地冰蟲是少數活躍在極地低溫下的生物之一。它們被生物學家稱為,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冰封大地中最活躍的生物。極地冰蟲生活在終年積雪的冰川地帶。在美國阿拉斯加、英國哥倫比亞和俄勒岡州靠近極地的冰川區都可以發現它們身影。它們個頭非常小,在雪地裡就像一絲細細的小黑線。
它們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動物。在冰川地區刺骨的寒溫下,其他動物幾乎被凍成冰棒,甚至連細胞都凍得「咯咯」作響。然而這種低溫對於極地冰蟲來說卻是最舒適的生活環境。科學家發現,冰蟲的細胞膜和細胞酶在低溫下正常新陳代謝,細胞膜保持固有的彈性。 冰蟲不僅抗凍還耐餓。科學家曾把幾隻冰蟲放在冰箱裡研究。兩年過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蟲在冷藏室裡依然頑強地生存著。 但冰蟲也有致命的缺點---怕熱。冰蟲抵禦高溫的能力異常脆弱,只要溫度高於四攝氏度,冰蟲細胞膜就溶化,細胞內的酶也化成一堆乾草模樣的粘稠物。 穿冰之謎: 破冰有術? 圍繞冰蟲的眾多難解之謎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冰蟲可以在固體冰塊中自由穿行。誰也不知道它們是怎麼破冰而出。 有的科學家說,冰蟲可能順著冰中的縫隙鑽出冰面;還有的人猜測冰蟲有破冰術。多名生物學家猜想,冰蟲體內可能含有化冰物質。每當它們穿冰而行時,體內細胞釋放出能量,把周圍的冰塊融化,形成一條通道,就像是「滾燙的刀子切化了黃油」。 一名研究雪地動物的專家說,在眾多雪地跳蚤、雪地線蟲和雪地蜘蛛中,冰蟲是最神奇的動物。北極熊厚厚的皮毛使它與外界低溫隔絕,自身又可以儲存能量。南極鱈血液內有防凍劑,使它在冰天雪地中照常生活。然而渾身赤裸、微小的冰蟲靠什麼來保暖,甚至穿冰?生物學家普策爾說:「當溫度下降時,冰蟲體內馬上製造能量。就像往油箱裡加汽油。」 凍不死的生物冰蟲 藏身之謎:冬天絕跡? 冰蟲的生活方式也充滿奧秘。它們總是生活在終年積雪的冰川地帶,行蹤隱秘。一到夏天大規模的冰蟲就破冰而出,出來搜尋食物。據尋找冰蟲的研究者說,稍不留神就可能踩死上萬隻纏繞在一起的冰蟲。 冰蟲日落而出,日出而息。夏天太陽升起之前,冰蟲紛紛躲回冰層。太陽落山後冰蟲從洞穴中出來,搜尋海藻、花粉和其他可以消化的殘渣作食物。所以它們的學名叫「solifugus」,即躲避太陽。 到了冬天,冰蟲聚集地大都大雪封山,沒有海藻或者其他食物,它們就躲在地下。但至今為止,沒有人知道冰蟲如何在地底過冬。一到冬天冰蟲似乎絕跡。科學家懷疑它們躲在雪底冬眠。不過最近研究者發現如果挖的足夠深,在冬天也可能看見冰蟲。美國兩名生物學家曾多次到終年積雪的雷尼克山中挖冰蟲。他們至今找到的冰蟲都藏身在3米以下的地洞中。 凍不死的生物冰蟲 揭開謎底:就可能找到外星生命 科學家認為冰蟲這種罕見的耐寒體質可以證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蟲一樣的耐寒生物。 2005年,美國宇航局(NASA)出資20萬美元資助冰蟲的研究項目。NASA認為冰蟲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活自若,本身就證明木星的冰球或者其他星球上可能也存在類似的外星生物。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也注意到了冰蟲,資助研究者尋找冰蟲。《國家地理雜誌》認為,冰蟲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價值遠比它所代表的外星生命更有現實意義。冰蟲細胞能夠在低溫下保持正常新陳代謝。而移植的器官在冷藏過程中卻消耗能量,快速萎縮。如果冰蟲新陳代謝的秘密能夠揭開,醫生就可以用化學和藥物使器官保存更長久。 1887年,美國西雅圖著名攝影家柯蒂斯首次發現了冰蟲,為它取名「雪鰻」。但很少有人關注。近年來全球變暖使極地動物瀕臨滅絕,冰蟲才慢慢進入研究者的視線。美國華盛頓一所大學的生物研究生本·李把冰蟲選為自己的畢業論文課題。李說:「冰蟲現在是炙手可熱,對於它的研究幾乎空白,然而它卻是如此奇妙。」 文人的想像力確實豐富,早在20世紀初冰蟲就出現在了作家的筆觸中,一些書籍和詩歌也能見到冰蟲的身影。這僅有不到5厘米長,生活在厚厚的冰雪之下的小蟲子,那時就已經是詩人眼中愛情的見證,生命的感言了。 作家羅伯特·塞維斯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這種神奇的小蟲子。尤其是一部小說中的著名詩歌《98的痕跡》:「在那片淡藍雪天之地,置身地之無極;極地平原的光影中,北極熊在歡唱歌舞;啊,你是我的心肝、我的生命、 我的靈魂;當極地的冰蟲歸巢時,我將見到你。」 而本·李也不僅僅在尋找研究著冰蟲本身,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熟記塞維斯的140行長詩《藍色雪山》: 當一切變的清晰,你走近羞怯的觀望,小小的蟲子擁擠在一起,伸著藍色的鼻子,為了生命延續,它們尋找一切養分,它們互相咀嚼彼此的尾巴,直到頑強的活下去。 被詩人如此的鍾愛,也許就是因為它們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夠生存。但是在未來的50年,由於全球變暖,它們賴以生存的冰雪就要慢慢消失,到那時冰蟲也將成為一種滅絕的動物,人類可能只能在詩歌中感歎它們的神奇了。 凍不死的生物冰蟲 資料來源 : 美國生物學家將聯合美國宇航局和《國家地理雜誌》 |
Posted: 12 Jan 2011 09:49 AM PST iphone女孩 手機有美眉照片-iphone女孩紅遍全球 富士康在大陸組裝 iPhone 手機的女工,在六天的時間之內爆紅,因為她的照片竟然存在新的 iPhone 3G 手機裡,一名英國網友把她 PO 上網,引起熱烈討論,不但把她命名為「iPhone 女孩」,還稱她為中國最美的打工妹。 身穿粉紅色工廠制服,照片中的女孩手比了 YA 的手勢,還對鏡頭擺了相當甜美的笑容,模樣真的很可愛,這樣的照片透過網路不斷傳送,更引起全球網友討論。 這個屬名為 markm49uk 的英國網友,在新買的 iPhone 3g 手機內發現存有好幾張照片,打開一看卻發現好幾張都是這女孩的照片,因為模樣很可愛,英國網友就把他 PO 上網,還把她取名為 iphone女孩。 但新手機怎麼已經先存有照片?看看女孩背後有個同樣穿著工廠制服的工人正在埋頭苦幹,桌子擺的則是 iPhone 的新手機,透過這張照片判斷,應該是女孩在工廠工作的時候,同事頑皮拿新手機拍下來,忘記刪除,才讓照片外流出去。 也因為這樣,iphone女孩紅遍全球,有網友說這女孩真的很可愛,英國的網友也同樣給了不錯的評語,更有網友想要串聯尋找這女孩,但也有網友擔心事情傳開後女孩工作會不保。照片中的這個iphone女孩,可能萬萬沒想到自己會因為這幾張照片成了網路的紅人。 英國一名消費者買了 iPhone 啟動之後,竟然發現手機桌面上出現一位臉蛋圓潤、笑容可掬的中國小女孩,消息傳開之後,短短六天之內,被網友暱稱為「中國最美打工妹」;上到大陸中文 Google 網站查詢「iPhone girl」,已經可搜尋出二一五○多萬項。 英國網友「markm49uk」新買了 iPhone 手機,一開始啟用,竟然在有個中國女孩的親切照片作為桌面。而且,手機內還存有幾張她的照片。markm49uk 特別為這位 iPhone girl 架設部落格,貼出三張 iPhone girl 的照片。 沒想到,這竟然引起極大的迴響;他在部落格上公佈的三張照片,畫面中一位臉蛋圓潤、笑容可愛的亞洲iphone女孩,身穿工作服、頭戴工作帽,工作服裝上的粉紅色條紋似乎更襯得她活潑可人。照片隨即被傳播開來,很多網友被女孩的笑容感染。iPhone girl 在六天之內,從英國紅到中國,連荷蘭的消費者也上網響應。 蘋果的 iPhone 和 iPod 主要由代工廠商富士康生產,生產線上的工人大多為女性;所以有人懷疑這張照片拍攝於深圳的富士康工廠內,照片上的小妹妹可能是負責品質檢驗工作人員。 大陸媒體記者實地走訪富士康科技集團觀瀾科技園門口,由於線索不多,只能拿出 iPhone girl 的相片,向過往的工人打聽。 詢問過了二十餘名工人,大多數工人表示,從未見過這一女孩,但是也有人表示有印象,但無法詳細憶起。 富士康科技集團在深圳寶安區有幾個工廠,幾十萬員工,要一個個詢問來找這樣一個女孩相當於大海撈針。 網路上還盛傳,在照片到處曝光之後,iPhone girl 已經遭到開除;不過,聯繫到富士康科技集團之後,一名相關負責人透露,iPhone girl 的確是富士康科技集團的員工,並否認開除的說法。 至於iphone女孩照片為何會出現在 iPhone 裡,富士康的相關負責人透露,iPhone girl 是手機檢測工廠的員工,可能在進行拍照手機檢測後忘記刪除檢測圖片,才導致iphone女孩照片外流,現在他們也在調查。 蘋果女孩 iphone 蘋果女孩 iphone 金耀熙 韓文姓名:김여희 甜美iPhone女身份曝光!是南韓唱片公司培訓歌手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iPhone女」的真實身份曝光,網友們多數給予肯定,也希望蘋果女孩「apple girl」的影片並非是唱片公司刻意的行銷手法。而不少網友也希望Kim Yeo-hui能夠再用iPhone做出更多讓人激賞的表演。
蘋果女孩 iphone 金耀熙 |
Posted: 12 Jan 2011 08:54 AM PST |
Posted: 12 Jan 2011 04:48 AM PST |
Posted: 12 Jan 2011 04:09 AM PST 最囧 吊扇燈 超爆笑 史上最囧的吊扇燈
這幾天網路上流傳一段關於「吊扇燈」的影片,這台吊扇燈乍看之下沒有詭異的地方,但啟動開關的同時,也瞬間將網友們的笑穴給點開了。 這台吊扇燈因為施工人員一時粗心,把轉動裝置裝到電燈去了,結果拉起開關,電扇一動也不動,倒是下頭的電燈快速運轉,網友懷疑「難道這就是七彩霓虹燈的由來?」也有人好奇不知道把電燈打開會不會亮?應該會很暈吧! 這段被稱為擁有讓人內傷魔力的最囧 吊扇燈影片,上傳不到2個月就吸引20萬人次以上的點閱,有網友建議大家,這段吊扇燈影片避免在上班和吃飯時收看,免得落得被老闆盯上和清理螢幕的下場~ 引用自: 超爆笑 史上最囧的吊扇燈 |
【日藝新聞】01/12:AKB48全員拍日劇,日本單身草食男當道 Posted: 12 Jan 2011 01:53 AM PST
|
【免費序號抽獎活動】正妹瑜珈老師唐幼馨也在iPhone上囉~只要三分鐘,紓壓、雕塑、美顏輕鬆到位! Posted: 12 Jan 2011 02:35 AM PST Tag: iPhone, iPod touch, iPad, App Store, Redeem Code, Yoga, 瑜伽, 瑜珈, Yogalates, 瑜伽提斯, 唐幼馨, 美顏, 紓壓, 雕塑, 運動, 養身, 柔軟, 免費序號抽獎 Fun iPhone部落格又有好康要跟大家分享啦~大家對於唐幼馨老師應該不陌生吧!(常常在某女性節目教大家瑜珈提斯) 最近唐老師的瑜珈提斯課程也可以在iPhone上觀看囉 瑜珈提斯是近年來歐美最熱衷的運動,能改善身體機能和保持心靈的平和,對人類身體有著極大的益處!本次活動特別與程式開發者合作,提供15組免費下載序號(Redeem Code)給大家,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瑜珈提斯課程吧!(題外話~唐幼馨老師好正哦 |
Posted: 12 Jan 2011 12:01 AM PST |
Posted: 11 Jan 2011 10:28 PM PST
|
Posted: 11 Jan 2011 09:01 PM PST
|
Posted: 11 Jan 2011 08:29 PM PST 內陸海嘯侵襲澳洲昆士蘭 內陸海嘯來襲 澳洲昆士蘭1日10死 內陸海嘯 空照圖顯示,昆士蘭省一片汪洋。 洪峰最快明天挺進第三大城布里斯班 居民急撤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布里斯班十一日外電報導〕澳洲昆士蘭省持續兩週的水患因豪雨不斷災情繼續擴大,首府布里斯班市郊十日起連兩天降下豪雨,滿載的布里斯班河河水暴漲、潰堤,滾滾洪水猶如「內陸海嘯」(inland tsunami)沿河谷而下,至少十人因此喪生、七十八人仍下落不明。 內陸海嘯淹沒澳洲昆士蘭 四分之三面積 省府表示,這是當地一百二十年來最慘重的水患,兩週來已有二十一人因洪水喪生,省內四分之三面積淹水,受災範圍相當於法國加上德國大小,受災人口多達二十萬,當地煤礦業與農業更是嚴重受創,災情十分慘重。 隨著鋒面逐漸往下游移動,氣象局預估洪水可能十三日前就會湧入布里斯班市區,惶惶不安的居民急忙搶購民生物資,更有不少人倉皇撤離家園,以躲避即將淹沒家園的無情洪水。 氣象局表示,布里斯班近郊人口約九萬的山城土烏巴,兩天來累積的數百萬加侖驚人雨量滾滾沿洛吉爾河谷而下,強力水流讓下游車輛不堪一擊、就像玩具一樣被水捲走,一名警官甚至形容洪水就像「內陸海嘯」席捲河谷。 內陸海嘯 澳洲昆士蘭 洪水無預警來襲 電視畫面顯示道路一片汪洋,車輛在河上載浮載沉,甚至有人困坐車頂等待救援。昆士蘭省長卜萊表示,洪水無預警來襲,才會讓民眾措手不及,「大家都沒注意到,因此很多人沒機會逃生」。卜萊表示,目前仍有七十八人已失蹤近二十四小時,其中至少十八人凶多吉少,隨著救難隊員深入災區,死亡人數可能繼續攀升。 澳洲昆士蘭省「內陸海嘯」失蹤78人恐凶多吉少 由於鋒面逐漸往下游的布里斯班市區移動,當局已提醒數十個低窪社區的數千戶民宅盡速撤離,並警告預估有九千戶將嚴重受損,淹水的民宅更可能達數萬之譜。不少民眾在緊急服務處外大排長龍,等著領沙包阻擋洪水,繼續營業的商店則是人滿為患,趕著準備民生物資的民眾把貨架上的商品搶購一空,就怕一旦受困會有斷糧之虞。 由於河水暴漲,渡輪已全面停駛,傍晚時分還有部分公車、火車營運接送民眾,不過晚間十點左右大眾運輸都已暫停服務,馬路上擠滿趕著回家的民眾,公路交通異常忙碌。洪水十一日也逐漸影響到與昆士蘭毗鄰的新南威爾斯省北部,連日豪雨已使得當地多條道路中斷,部分地區也開始傳出災情。 引用自: 內陸海嘯來襲 澳洲昆士蘭1日10死 |
【實用程式】台灣免費排行榜第二名「YouTube Radio」輕鬆播放youtube的影片當音樂,再也不怕iPhone的容量不夠囉 Posted: 11 Jan 2011 08:05 PM PST
軟體名稱:YouTube Radio 售價:FREE 目前支援裝置:iPhone, iPod touch, and iPad. Requires iOS 3.0 or later. 下載連結:http://appshopper.com/link/youtube-radio Tag: iPhone, iPod touch, iPad, App Store, 網路, 3G, youtube, 影片, 串流, 音樂, 影音, 雲端, KKBOX, 容量 由於有些人iPhone的容量不夠大,或是裝了太多的App應用軟體,放音樂的空間總是不夠。KKBOX的出現解決了許多人的需求,利用網路來播放歌曲,不會佔用到iPhone的空間,不過KKBOX畢竟是要付費的,現在就出現了一個類似功能的軟體,而且用的資源就是youtube,上面的音樂影片可是多到聽不完的喔~快來看看吧! Fun iPhone評分:★★★★★ 這軟體似乎就是由台灣的公司撰寫的,大家要多多支持國產喔。官網說明如下: |
Posted: 11 Jan 2011 07:32 PM PST |
Posted: 11 Jan 2011 07:36 PM PST 最小的不孝子 史上最小的不孝子「nonobaby」網路超夯
通常父母最喜歡問小孩子「愛不愛爸爸和媽媽」,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從孩子口中聽到「不」的回答,究竟該怎麼辦? 夏洛特「nonobaby」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小的不孝子」 最近網路上就流行一段「nonobaby」的影片,影片中的夏洛特才16個月大,不論你問她什麼,她都說no,連問她「愛不愛爸媽?」,她都可以不加思索的回答「no」,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小的不孝子。」 其實「no」也不是她唯一會說的單字,拍攝影片的當天,夏洛特剛好跟著爸媽去長途旅行回來,可能是坐車累壞了,回來後夏洛特就開始瘋狂說no。 夏洛特說「no」的可愛模樣深受到網友喜愛,影片一上傳不到兩個禮拜,就吸引百萬人次點閱,甚至還有熟男粉絲「kuso」模仿她,但因為影片實在太不舒服,結果落得被網友狂噓的下場。 |
Posted: 11 Jan 2011 06:15 PM PST 昨天看到Forbes美女專欄作家Elizabeth Woyke的文章,美國知名3C賣場「Best Buy」推出驚人的「購回專案」(Buy Back... To be continued in http://mr6.cc |
【iPad】回憶學生時代的電子黑板「CHALK_BOARD」,不再怕會吸入粉筆灰囉~ Posted: 11 Jan 2011 05:29 PM PST
程式名稱:CHALK_BOARD 售價:免費 目前支援裝置:iPad. Requires iOS 3.2 or later. 下載連結:http://appshopper.com/link/chalk_board Tag: iPhone, iPod touch, iPad, App Store, 筆記, 軟體推薦, 黑板, 記事, 上課, 電子白板, 課堂, 粉筆, 塗鴨
大家有沒有很懷念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的粉筆寫字聲和板擦擦完一堆粉筆灰呢?今天要介紹給大家一款簡單又好用的電子黑板,搭配iPad筆寫起來有如真的在黑板上寫字的感覺哦,筆觸的流暢度也蠻不錯的,一起來看看吧~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台灣十大網誌聯播" via Mr.6T2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